汉武帝派张骞凿通西域,击败匈奴后,设西域都护府;经历过王莽时期短暂的混乱,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,设置西域长史府。汉末三国中原大乱,凉州也是割据混乱。曹丕称帝后,通过平定河西之乱恒财网,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。
开拓西域,最大的主导者自然是汉武帝刘彻。河西四郡自西向东分别是:敦煌、酒泉、张掖、武威,都是汉武帝时期所设置。
很明显河西四郡的设置,就是为了抵抗匈奴,开拓西域,顺带还可以割裂匈奴和羌人的联系。河西四郡的设立,标志着河西走廊被正式纳入汉王朝统治版图。
东汉末年,自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之后,帝国境内可谓是烽烟四起。西北的凉州也是叛乱不断,184年羌人作乱,北宫伯玉和李文侯成为首领;此后边章、韩遂、王国、马腾、马超等人物陆续登场。中原大混战,割据凉州的军阀们也时不时的掺和一下子。
此后凉州持续了几十年的混乱恒财网,韩遂占据金城附近、马腾占据渭谷附近、宋建占枹罕附近。公元207年曹操统一北方,赤壁之战失败后,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,于211年击败韩遂、马超;214年马超投刘备,夏侯渊灭掉宋建,215年韩遂死,凉州基本平定下来。
曹丕重开西域
公元220年,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,自立为帝,是为魏文帝。登基后的曹丕开始加强对凉州的控制。其实西域的开通是意外收获,曹丕恢复凉州秩序,目的只是维持河西走廊的安定。河西在凉州境内玉门关以东,是重要的粮食产地。
在此之前,曹操因无力经营凉州全境,就把精力放在河西四郡上,取消凉州建制,把河西四郡和关中合并,统称雍州。但雍州治所在关中,对河西鞭长莫及,河西时常受到地方武装骚扰,不得安宁。曹丕继位后,觉得要保持河西安定,就得肃清整个凉州的秩序。
为表重视恒财网,他把河西四郡从雍州划出来,和玉门关以西的金城、西平、西海合并,重新设置凉州,治所就在河西范围内,即武威郡內(今甘肃武威),又从首都洛阳派了不少官员过去。但这只是肃清凉州秩序的第一步,接下来,曹丕要平定汉人和胡人两股地方武装。
他先拿汉人武装开刀。凉州建制恢复后,玉门关东西两侧的汉人地方势力,敏锐地察觉形势对自己不利,所以先下手为强。河西以黄华为首的团伙,囚禁张掖和酒泉太守,玉门关西侧的鞠演势力,也发兵东进,一时间几乎凉州全境皆叛。
曹丕赶紧令敦煌功曹张恭驰援张掖和酒泉,当时敦煌太守已经去世,曹丕就命张恭代理太守,全权负责,又命玉门关西侧的金城太守苏则,火速东进,支援张恭。张恭和苏则合力最终平定了黄华之乱。汉人反抗势力消除,胡人又开始作乱。
河西地区的治元多、卢水、封赏等诸胡人势力组成联军,在河西又掀起大规模叛乱。曹丕派镇守雍凉的曹真,率大军前往进剿。只须一战,《魏书》记载“斩首五万馀级,获生口十万,羊一百一十一万口,牛八万”,算是彻底荡平了河西地区的反叛势力。
公元222年河西平定,西域通往中原的道路重新通畅。西域各国原本就顺从中原政权,得知曹军打通了河西走廊,像鄯善、龟兹、于阗等国家的国王纷纷派遣使节进入洛阳,表示对曹魏政权的臣服,并受到曹丕的热情接待与封赏。
此后曹丕先后设立西域戊己校尉、西域长史管辖下狱地区。对于西域各国,则采取羁縻统治的方式,一般不干涉其国内事务。通过这种“耕战一体的”行政管理模式,曹魏对西域地区的管控力虽然较汉代有所下降,但还算是基本掌握在自己手中,更重要的是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。
参考文献: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、吕思勉《三国史话》
易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